六安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关于印发《“安徽码”推广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数管局,金寨县行政审批局,市开发区 政务服务局:
为加快整合各类民生服务卡、码、证承载数据,对外提供 统一码服务,实现业务互通和服务融合,不断提升公众办事的 体验感,根据国办《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 务码利企便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及省数据资源局《“安徽码”推广应用工作方案》( 皖数资函〔2023〕28 号 ) 等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市数管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安 徽码”推广应用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2023 年 8 月 16 日
“安徽码”推广应用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码利企便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及 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关于《“安徽码”推广应用工作方案》 (皖数资函〔2023〕28 号) 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数ラ 安徽建设总体方案》(皖发〔2022〕27 号) 关于实现“一人一 证一码”“一企一照一码”“一车一码”“一物一码”的总体要求, 加快建设和推广应用安徽政务服务码(以下简称“安徽码”),结 合实际, 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标准统一、场景自建、分级管理”的原则, 以“安徽码”为载体,针对“万码奔腾”导致用户频繁切换各类应 用、办事体验感差等问题,整合各类民生服务卡、码、证承载 的数据,对外提供统一码服务,实现业务互通和服务融合,推 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扫码办,支持各地、各 单位创新各类用码场景,将“安徽码”打造为利企便民领域用码 的总入口和总枢纽。
二、 工作任务
(一) 使用“安徽码”服务。统一使用在皖事通、皖政通、 皖企通等渠道上线发布的“安徽码”,原则上各地各单位不再建 设新的二维码,已建设的要与“安徽码”对接,实现互联互通。 “安康码”作为独立子模块单独使用,仅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其
原有非涉疫应用场景迁移至“安徽码” 。(牵头单位:市数管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数管部门;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底前)
(二)拓展场景应用。 依托“安徽码”逐步推进涉及企业、 个人的各类应用场景,支持通过“安徽码”开展身份认证、调取 电子证照、办理相关事项,支持更多领域扫码办事、扫码亮证 等。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向医疗健康、政务服务、交通 出行、文化旅游、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延伸, 助力打造智能、 便捷的数ラ化生活网络。应用场景主要任务包括:
1.医疗健康领域。根据《关于做好电子健康码与安康码深 度融合应用工作的通知》( 皖卫函〔 2022 〕227 号 ) 安排,各 地卫生健康和数据资源部门做好相关系统对接和改造,实现全 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以及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 使用“安徽码”“一码就医”。8 月中下旬梳理明确对接医院及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清单,12 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和改造。(牵头 单位: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数管局、各县区数管部门、各县区卫建部门;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底前)
2.政务服务领域。市县两级认真梳理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办 件量靠前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进 10 个以上高频(非查询类)事 项,对接改造相关系统,支持通过综合收件系统使用“安徽码” 凭码办事。各地对事项管理平台中支持“一码办事”的事项进行 核实确认并做好动态维护。(牵头单位:市数管局、各县区数 管部门;配合单位:“一码办事”业务管理单位; 完成时限:2023 年 11 月底前)
3.文化旅游领域。推进“安徽码”与全市各景区、公共文化 场馆闸机、门禁、票务等业务系统对接,实现用户凭“安徽码” 快速进入景区或公共文化场馆,减少景区因证件核验、购票检 票等造成的人员拥堵,助力实现“一码旅游”。(牵头单位:市 文旅局;配合单位:市数管局、各县区文旅部门、各县区数管 部门;完成时限: 2024 年 4 月底前)
4. “免申即享”领域。推进码的“免申即享”场景建设,依托 “安徽码”识别用户身份,推进法人、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 人、烈属、学生等特殊群体在相关场景优待政策享受。各地做 好政策清单、场所清单维护和相关场所系统(如票务系统、闸 机门禁系统等)对接,支持用户凭码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牵头 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市退役军人局、市 教体局等“免申即享”相关政策业务单位;配合单位:市数管局、 各县区数管部门、各县区惠企政策管理部门;完成时限:持续 推进)
5. “码上金融”领域。依托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根 据省统一部署,引导融资需求主体(法人、个人)积极申请 “安 徽码”,推动实现“码上查、码上办、码上享”。(牵头单位:市 金融监管局;配合单位:市数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六 安监管分局、人行六安中心支行、各县区数管部门;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6.“企业安徽码”领域。依托电子营业执照为经营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统一赋码,推广“企业安徽码”(简称“企业 码”),推动生产经营许可证等高频涉企电子证照关联共享,不 断拓展“企业码”在市场主体准入、银行开户、企业投资、在线 招投标等办理量大的高频领域、高频事项中应用。(牵头单位: 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数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市公管局、 人行六安中心支行、各县区数管部门; 完成时限:2024 年 4 月底前)
7. “一码通”领域。各地要加强与校园、机关食堂、企事 业等单位合作,积极探索“安徽码”“一码通”应用,推广在高校 (或食堂、单位等)使用,覆盖就餐、购物、图书借阅等功能。 (牵头单位:市教体局;配合单位:市数管局、各县区数管部 门;完成时限:2023 年 12 月底前)
8.其他应用场景。配合做好省统建应用场景在本地推广应用,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拓展“安徽码”在本地相关领 域场景应用,及时更新维护“市、县 ( 区 ) 级特色场景”。要加 强场景应用顶层设计,归纳整合分散、零碎的用码场景,并加 以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规范, 扩大应用范围, 对于应用成效好、用户评价高的应用场景,将结合数ラ安徽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作为典型复制推广。(牵头单位:市数管局;配合单位: 各县区数管部门; 完成时限: 2023 年 12 月底前)
(三) 做好运行管理。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安徽码” 接入 规范材料(附件)开展技术对接,对接前相关系统要进行安全检 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服务接口和数据传输安全。(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教体局、市文旅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 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数管部门; 配合单位: 市数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明确“安徽码”工作联系人(各县区需另 行确定 2 名县区级“安徽码”管理员) ,负责本地区本单位“安徽 码”工作统筹协调、用码服务管理、场景维护更新、账号权限 管理、群众反馈问题处理等。(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教体 局、市文旅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单位, 各县区数管部门;配合单位:市数管局;完成时限:2023 年 8 月 16 日前)
(四) 做好宣传引导。各地各单位制定相关场景或服务应 用指南,让用户充分了解“安徽码”的应用场景和便捷优势,运 用电视台、交通广播、网站媒体等渠道加强用户的宣传引导, 提升“安徽码”的知晓度和用户体验。(牵头单位:市数管局、 各县区数管部门;配合单位:市、县区卫健、教体、文旅、金 融监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完成时限: 持续推进)
三、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徽码” 推广应用工作,明确牵头业务部门和责任人专门负责。加强业 务统筹和工作协调,加快部署研究、高效协同推进,做好政策、 人员、技术、经费等保障工作,确保“安徽码”在更多行业、更 多领域推广应用,取得积极成效。请各县区分别于 2023 年 10 月 20 日前、12 月 20 日前,2024 年 4 月 20 日前、6 月 20 日 前将阶段性成效反馈至市数管局。
(二) 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 制,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审核把关,按照“安徽码”统筹各类 码、卡、证的思路,充分运用好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 应用等工作成果,有序推动“安徽码”与有关部门行业码业务融 合和互通互认。原则上各地各单位不再建设新的二维码,统一 使用“安徽码”或使用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提供的生码能力发 码,已建成的码、卡、证要与“安徽码”融合对接,推进多卡集 成、多码融合,实现数据互通、应用融合。
(三) 做好服务保障。“安徽码”作为企业群众的办事服务 入口之一,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各种线上线下办事渠道。充分考 虑老年人等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两条 腿”走路,保留并优化传统服务渠道,积极推进老年人等群体 更好地享受数ラ化智能化服务。各地各部门要建立畅通的问题 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反馈群众反映的用码问题,切实为基层 减负, 以优质的服务保障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使用体 验, 真正做到服务好用、用户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