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数管局2023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数管局发布时间:2023-12-26 11:34
字号:

2023年,市数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盯“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目标要求,主动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瞄准全国、全省赛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建“五好窗口、服务先锋”党建品牌,着力做好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营商环境政务服务领域指标3个季度保持全省“靠前”位次,其中2个季度位居全省标杆行列。为企服务“云窗口”做法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23〕29号),并在全国推广【全国只有57类79个典型经验案例被推广,其中有17个市级案例入选】。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治理经验做法被国办电子政务办专刊登载,并在全国推广。六安市信用数据赋能“免申即享”微视频、案例分别荣获“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和“2023年度全省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特色案例”。2022年度市委综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2022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获得“先进”等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牢履职尽责政治方向

一是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重点任务落实。局党组集中7天时间举办读书班,领导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开展实地调研52次、形成8篇调研报告,问题清单均已完成整改。深化创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荣获“市直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中心组学习12次。印发党员学习计划,指导各党支部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不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举办“数字六安大讲堂”、开展导师学徒“传帮带”行动和“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活动,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评论员队伍,获评“2022年度六安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持续建强基层堡垒。推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先锋行动,所辖6个支部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和推进措施80条,全体党员承诺践诺条数255条。完成年度3名发展党员指标任务,做好2名预备党员转正。调整充实党建联盟成员,凝聚合力推进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赴结对共建村(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法治宣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被授予市直机关首批“先锋微课堂”党员教育基地。

四是持续抓严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学习研讨8次,召开7次党组会研究部署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自觉接受派驻纪检组监督。完成2022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反馈的12个问题整改。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组织排查各科室(中心)、大厅窗口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

(二)攻坚“四大工程”,支撑数字政府高效运转

一是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率先破题。在全省率先开展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市级节点建设,承担的云纳管、安全级联、数据架构梳理试点工作均已完成,市直单位210个业务系统迁移至新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集中部署、统一管理;完成省到市政务外网第二平面核心节点设备部署;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网络安全情报实时上报、下发,安全事件省市同时发现;全省第一批次全部完成云管、用管、数管、安全、运维平台建设。

二是“三端”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发力。优化升级“皖事通”。上线“安徽码”,累计申领6.98万人,6.2万个事项实现“凭码办事”;“数字赋能普惠金融”服务为5.1万名群众和近5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70亿元;长三角政务地图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公安三类主题地图上线1303个热点服务。全面运行“皖企通”。整合各类惠企服务渠道,“皖企通”与“免申即享”平台、涉企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政策发布、项目审核、资金兑付全过程线上办理;累计发布809条“免申即享”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0.2亿元,惠及企业1.4万家。大力推广“皖政通”。接入安徽省药品综合监管平台移动执法APP,实现“无纸化”监管检查;与市OA系统完成用户对接,录入全市组织机构4558个,用户开通率居全省第一方阵。

三是数据工程扎实推进。建立全市集中管理、统一标准、共享使用、动态更新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累计归集共享数据超181亿条。建立市、县(区)两级首席数据官制度,形成数据专员、首席数据官、数据资源管理局三级数据目录发布、资源共享交换的审核机制。构建全市统一数据架构,已梳理10家重点单位应用系统和自然人、法人、房、车等1216个业务对象,10家重点单位应用系统梳理情况已提交省大数据中心审核。推进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市级“雪亮平台”累计接入社会面公共场所监控8.64万路,较整合前增长203.16%,累计为全市15家单位提供视频共享19.07万余路。

四是场景创新工程开局起步。在全省率先依托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应用场景,谋划推进“乘车码”、渣土车监管、交通执法、扬尘治理4个应用场景,自研场景“乘车码”是省一体化平台首个实现全流程开发测试的市级应用。10个应用场景基于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设计、开发,构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新范式。我市智慧路灯、交通一卡通、学位供需分析、城市违规事件识别、扬尘事件智能识别、“持盔是福”未带头盔检测、文旅智慧监管“一张图”等优秀案例被纳入省场景创新案例库。其中,扬尘事件智能识别应用场景被省政府办公厅纳入《应用场景创新案例清单》,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三)创优政务服务,打造营商环境全省标杆

一是服务前置创新招。拓展“云窗口”政务服务事项、功能,实现全市28家单位541个事项“业务咨询、材料审核、收件受理”全流程“云端办”。44个“云坐席”接诉即办,累计提供咨询服务441件、导办服务174件。主动牵手大上海,我市“云窗口”事项全量接入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自助体验区PC端,在沪六安市民可远程咨询、办理、评价服务,首个上海-六安跨域办件“出入境记录证明办理”在7分钟内办结。裕安区、霍邱县通过点对点对接,分别与常州市钟楼区、苏州市吴江区实现“云窗口”服务“跨域通办”。创新开展“政务服务我直播”活动,聚焦热点需求设置高频事项专场,目前已举办税务、公积金、人社、不动产4期,线上线下回应企业群众问题133个。在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设“联合验收验前指导”事项,由企业自主申请验前指导,实现项目竣工验收“早介入、早沟通、早整改”,已开展42次验前指导。

二是服务优化出快招。对标全国、长三角、安徽省最优,开展“减时间、减材料”专项行动,683个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达到全国最优值,占比91.55%;441个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数达到全国最优值,占比59.5%。学习宁波推进企业连锁变更“一件事”改革,实现14个部门30个事项联办,申请材料精简54%,办理时限压缩58.3%;累计推出企业职工退休、我要开餐饮店等42个“一件事”。市电子证照基础库归集518类3790万张证照,全市161类发证事项实现电子和纸质证照同步制发、证照数据同步入库,4.1万个事项可使用电子证照办理,为企业群众办事减免提交纸质材料。

三是服务监督亮硬招。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梳理市直27家单位809个体验事项,窗口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每月采取“模拟办、陪同办、亲身办、监督办”方式换位体验;拓展开展前后台换位、服务窗口换位、赴县区“走流程”,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931次,解决问题206个。市县乡150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办结政务服务领域诉求300余件,满意度100%。

四是服务下沉出实招。探索推动企业、群众有需求的事项下沉至基层办理,实现城乡居民参保登记、残疾证申领等199个事项“就近办”。开展自助智能服务政银合作,在农商行柜员机接入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终端,覆盖全市160个网点,实现社保、公积金、医疗等领域38个事项就近自助办理。

(四)强化安全责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一是夯实网络安全基础。落实全市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责任,每季度对政务云上全量业务系统开展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安全漏洞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配合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完善网络安全事件联动处置机制,建立一般网络安全事件联系单和高危事件预警函处置机制,共印发网络安全风险预警函72期,发出网络安全工作联系单69件,均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参加全省数据资源系统攻防演练,荣获“最佳防守团体三等奖”。成功举办我市第一届网络安全技能大赛。

二是构建数据安全体系。制定《六安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数据安全管理规范》,规范数据管理。依托市数据安全管理平台,采取数据脱敏、安全加密等防护措施,保障数据传输、存储、交换、共享安全,累计39个应用系统接入平台,接入数据超203亿条。参与省数据局制定的《政务数据+第1部分 安全分级与分类指南》和《政务数据+第2部分 脱敏技术规范》标准获批发布。

(五)统筹项目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强培育,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新增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7家,认定数居全省第6;市级大数据企业20家。组建市数字应用与管理产业协会,43家成员单位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累计外出招商16次,已签约1个项目,投资额1亿元。与安徽大学大数据学院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中心,推动科研技术成果转化,联合培养数字产业人才,促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强管理,项目建设实现集约。印发《六安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规程》(六数管〔2023〕33号),所有项目按软、硬件分类,对项目申报资料、招标采购需求、项目合同开展初审、复审。制定《2023年度电子政务项目整合实施方案》(六数管〔2023〕21号),分运维、等保、延续、新建四类开展整合,纳入整合项目共81个,目前已完成招标项目63个,涉及金额5755万元,招标结余资金660万元,节约率约11.5%。新建升级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标采购,并明确要求项目承建单位在项目验收前移交项目系统管理权限,购买服务项目金额达0.9亿元。2023年度政务信息化项目计划列入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统筹管理,共计新建升级、运维等保项目161个,目前已实施130个,10个项目因部门自建机房业务系统迁移上云等原因取消实施,其余项目正在推进。2024年度电子政务项目审查论证电子政务项目共计182个,申报资金3.8亿元,审查论证通过162个,审查论证预算资金1.93亿元,核减资金1.87亿元,资金核减率49.21%。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满意度”指标抓手不足。该项指标由省统计局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开展,调查样本由计算机根据全省居民电话号码抽取,调查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指标值根据调查对象评价汇总得到结果,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指标包括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群众满意度、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等政府各项工作,其他地市多为市政府办、市统计局、市效能办等单位牵头,市数管局牵头开展具有局限性。

(二)分大厅事项进驻有困难。国家、省有关文件及省数据局工作要求,市本级分办事大厅须统一整合纳入政务服务中心。我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受面积和条件限制,不动产、公积金、海事、车驾管(车检、考试等事项除外)分办事大厅难以整合进驻。

(三)部门应用场景谋划意识不足。市直部门对场景创新工程理解不透彻,从“谋项目”到“谋场景”的转变意识不强,仍习惯于依赖第三方厂商提供技术支持,部门之间多跨协同共建机制不完善,实现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从“承建厂商全程建设实施”向“设计、开发、运维分阶段实施”转变还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

三、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市数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拉高标杆,务实高效,统筹推进“十大工程”,推动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党建品牌引领工程。强化政治引领,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创建,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工作任务,以“五好窗口、服务先锋”党建品牌体系为着力点,用足用活市直机关“先锋微课堂”党员教育基地、“数字六安大讲堂”等平台载体,着力打造“态度好、业务好、服务好、作风好、评价好”五好窗口,建设“忠专实”“勤正廉”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推进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各项工作。

(二)推进争先进位目标巩固提升工程。高质量完成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任务,“群众满意度”指标达全省前5、“数字安徽建设”指标全省前3。实行“日监测、周分析、月调度”机制狠抓营商环境考核,季度分析评议保持全省“靠前”位次、年度考核达到全省标杆。

(三)推进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全面建成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市级节点,实现省市县三级全面互联互通。全面纳管县区存量政务云,支持50%的新建信息化应用轻量化开发,应用开发周期缩短30%。构筑网管平台、安全监测平台和云管平台运维保障体系,提升全市党政机关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四)推进数据工程。归集共享数据超200亿条,建立数据异议核实处理机制,提升数据完备度和供给质量。依托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应用规范,推进法人、自然人、电子证照、教育文化、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主题库数据共享和融合治理工作。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建立数据产权制度,让公共数据“供得出”,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部门、企业加快突破数据的可信流通,让公共数据“流得动”。

(五)推进“三端”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三端”基础框架体系,加快接入存量应用、支撑新建应用运行。皖事通用户月活跃度达到8%, 皖企通“免申即享”覆盖范围扩大,试点便民政策“免申即享”,用户数达到20万,皖政通用户覆盖全市公职人员。

(六)推进场景创新工程。锚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条主线,结合2024年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在推进场景集约节约建设上勇于“揭榜挂帅”,打造一批具有六安特色、在全省有引领性的便民利企、多跨协同数字化场景应用。积极组织“皖美”场景评选,争创更多“皖美”场景。联合市数字应用与管理产业协会,谋划场景创新大赛,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七)推进“一网通办”深化拓展工程。一是深化拓展“云窗口”建设,建设智能AI审批系统,逐步实现“系统审核,秒批秒办”;建设7×24小时智能客服系统,构建“智能答复+人工应答”咨询服务体系。二是持续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整合各级部门单设窗口及分办事大厅,全面应用“全省通办”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下统一收件、交办、跟踪、反馈。三是拓展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实现200类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归集、制发、更新,打造“审批部门发证-企业群众亮证-监管部门查证”的“无证明”办理闭环。四是推动安徽省一体化自助终端覆盖更多乡镇(街道)、村(社区)、园区、银行等场所。五是完善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打造企业群众办事诉求快速响应、限时办结、监督反馈管理模式,推动实现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八)推进“一网统管”推进工程。探索“一网统管”新机制,学习借鉴上海、苏州、池州等地经验,推动成立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网格、社区(小区)五级城市运行体制机制,构建“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学习借鉴上海黄浦区承运中心“事项词典”经验做法,协同市城管局建立我市城市运行联勤联动事项清单,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供事件处置支撑。聚焦重点人群智慧化管控、文明城市创建、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生态环境重点监测等需求,推进公共视频监控资源智能化、实战化应用。

(九)推进数据产业培育工程。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省、市大数据企业认定为抓手,2024年拟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5家;市级大数据企业20家。指导市数字应用与管理产业协会充分发挥数字产业“助推器”作用,通过开展场景机会对接活动、举办场景创新大赛等方式,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推进标准规范突破工程。坚持以标准化创建为引领,不断完善标准化运行机制,夯实标准技术基础,增强标准服务能力,努力加快标准化在政务服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围绕创新政务服务、提高“一网通办”水平,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标准规范体系。牵头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实现我局省级标准制定零突破。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