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数管局发布时间:2024-04-09 09:25
字号: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数字六安建设,打造高效政务服务,深化数据要素应用,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推动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统筹协同,深入推进数字六安建设

1.落实数字安徽重点任务。制定年度贯彻落实数字安徽建设工作要点责任清单,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重大工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配合完善数字安徽发展指标体系并抓好贯彻落实。积极组织参加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2.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完善申报和审批管理,对新建升级类项目开展项目审批,并出具审批意见。健全专家队伍,制定专家管理办法,规范专家管理。制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绩效评价。分类整合,规范开展项目全流程管理。

二、推进四大工程,着力塑强数字政府支撑体系

3.深化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试点。全面建成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市级节点,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调研2024年市、县项目申报方案,摸排应用、组件、场景,依托用管平台集成公共组件工具,构建高效协同的应用开发管理体系。推进平台由“建”转“运”,支撑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开发建设,构建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支撑数字化应用快速配置、灵活编排、系统对接、数据集成。

4.深化数据工程试点。梳理试点县区、各部门数据架构,构建全市统一数据架构,编制数据目录。依托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市级节点,构建市级部门、县区租户空间,提供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和集成工具,推进全市数据源头治理、汇聚入湖,归集共享数据超200亿条。建立跨部门协同和数据异议机制,提升数据质量。建立用数反哺机制,结合数字政府、城市大脑建设、“高效办成一件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等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推动政务数据跨领域融合应用。贯彻落实首席数据官制度,开展数据治理实施成效评估,提升数据工程实施质效。

5.推进场景创新工程。积极参与省级场景创新“十百千”行动,场景案例入选情况达市级平均水平以上。整合部门共性需求,统筹谋划创新性场景。健全场景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横向跨部门、纵向跨层级协同联动。用好场景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组织市级优秀场景评选、场景供需对接活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场景创新,为全市场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择优推荐参加省级优秀场景评选、场景供需对接等活动,推报一批示范场景应用纳入省级案例库,打造更多六安品牌场景。指导市数字应用与管理产业协会开展场景供需对接活动,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6.推进“三端”能力提升工程。“皖事通”开展部门旗舰店建设,打造月度精品服务;推广“安徽码”生码用码平台,梳理、整合、对接各行业存量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安徽码”应用场景拓展至8个。“皖企通”汇聚涉企高频服务,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探索将人才引进补贴、优秀发明人奖励、就业补贴、购房补贴等惠民政策纳入“免申即享”范围;深化审管联动应用,推动更多移动端监管应用接入“皖政通”移动监管专区。依托“皖政通”整合集成各县区各部门政务应用,推广应用省级统建即时通讯、请销假、会议管理等功能,做到“服务云化、简单配置、即开即用”。强化“三端”运营,建立专业化运营队伍,提升“前店后厂”创新能力。

三、打造高效服务,持续创优营商环境

7.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试点,同步复制国务院、省部署的其他“一件事”。部门业务系统已建“一件事”逐步迁入“三端”业务中枢。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向移动端、窗口端、自助端延伸,不断丰富“一件事”办理渠道。

8.推动高频事项极简办理。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共享、数据复用、电子证照应用,推动实现全市1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申报表单“免填写”和申请材料“免提交”,原则上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核验的事项免于提交证明材料、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9.推进增值服务“依数赋能”。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拓展“云窗口”远程导办功能,打造人机交互智能客服机器人,建设智能AI预检系统,实现系统审核代替人工审核、“AI云坐席”辅助办事。围绕企业群众关切,持续开展“政务服务我直播”活动,提供前置引导、事前辅导服务。持续推进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和长三角“一网通办”。拓展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范围,扩容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公安等主题地图应用。

10.推进线下“一门办理”。深化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加快整合部门单设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应用“全省通办”系统统一收件、交办、跟踪、反馈,健全综合窗口协同联动运行机制。推广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应用,更好满足群众自助办事需求。提升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专区服务能力,提高帮办代办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度。

11.推进服务体系“一体联动”。常态化对标沪苏浙、加强基层调研指导、突出业务培训实效,持续提升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全面落实2024年度政务服务领域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建立“日监测、周汇报、月调度”工作机制,聚力提升季度分析评议各项指标。开展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深入推进综合窗口工作人员职业化发展,提升全市政务服务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局长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渠道,建立办事需求感知体系,推动实现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12.夯实政务服务基础。配合落实国家部委垂建系统、省级部门统建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及时响应对接测试任务。加快推动市级以下自建业务系统与安徽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和办件数据回传共享,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深度对接。落实“全省一单”,推动同一事项在市内同一层级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加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确保办事指南同源、线上线下统一,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指引。

四、激活数据要素,全力促进数据产业发展

13.探索建设数据基础制度。贯彻落实全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结合本地特点,加强对公共数据资产要素化新理念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的宣传推广。制定政务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政务和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探索公共数据在茶业、旅游景区和公共停车场等场景授权运营应用,聚焦金融服务、城市治理、工业制造等领域积累形成8个可复制推广的成功案例。落实省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户权运行机制。

14探索推进数据流通交易。贯彻落实省数据交易管理办法,落实省数据交易要求。依托全省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探索推进企业数据资源登记,推动登记证书作为数据流通交易、资产入表、质押融资等活动的可信凭证。参照省级数据交易支持政策,探索将数据产品和服务采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15.推进数据赋能产业发展。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贯彻落实省级“赛道+合伙人+场景+数商”工作机制,支持我市大数据企业打造数据产品入驻数据产品超市,配合推进“公共数据+社会数据”“场内交易+场外交易”融合贯通,构建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市大数据公司与数字安徽公司开展合作。

16.实施大数据产业培育工程。积极参与省级数商分类标准和认证规则制定工作,加大数商引育力度,关注合规认证、资产评估、安全审计、数据托管、风险评估、人才培训等专业的重点服务型数商引育工作。跟进了解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数据要素流通中职能定位和服务方式,发挥其在数据要素流通中作用。积极组织省级大数据企业申报认定,持续开展市级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力争新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不少于5家、市级大数据企业不少于20家。

五、强化支撑保障,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7.夯实云网支撑能力。推进县区自建政务云迁移整合至市政务云,构建全市政务逻辑“一朵云”建设,推进县区自建业务系统迁移上云。按照省统一部署安排,推进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第二平面,构筑数据和视频双平面组网架构,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冗余能力。指导县区谋划开展县区电子政务外网城域网建设,规范县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加强市政务云管理,常态化开展政务云资源核减,推进业务系统合理高效利用云资源。

18.加强安全保障管理。指导县区使用态势感知平台,提升县区安全监测能力和水平,完善全市网络安全预警监测体系。持续推进政务云上重要信息系统接入数据安全平台,提升政务数据归集、共享、使用安全性。规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推进“一机两用”安全管控技术落地,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通联问题。落实《安徽省政务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推进重要数据的分类分级。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销毁全流程安全管理。

六、加强自身建设,培育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19.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六学联动”学习机制,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依托市直机关“先锋微课堂”党员教育基地,开展“数字六安大讲堂”、“微党课大家讲”、“党员先锋岗”评选等活动,深化“五好窗口、服务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聚焦“四强”党支部要求,制定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完善党建考核细则,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20.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法治意识,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加强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领域法规制度的学习宣贯,落实法律顾问和合法合规性审查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能力水平。

21.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抓好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窗口审批等重点环节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底线。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发挥职能优势为基层“松绑减负”,着力打造“忠专实”“勤正廉”高素质干部队伍。

22.加强标准规范建设。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加强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宣传解读。加强与省数据局对接,加快标准化在政务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等领域研制。围绕创新政务服务、提高“一网通办”水平,申报编制六安市政务服务“云窗口”运行规范省级标准,力争实现省级标准规范制定“零”的突破。

23.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荐先进典型。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切实履行A类单位职责,深入实施创建文明城市“八大模块”项目,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持续推动传统节日振兴,联合结对共建社区(村)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举办系列主题道德讲堂,开展政策宣讲、帮办代办、扶危济困以及文明劝导、爱国卫生等志愿服务,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

24.做好其他各项工作。落实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确保运行高效顺畅。统筹抓好党务公开、意识形态、信访来访、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政务公开、档案管理、宣传、机要保密、安全生产、文电办理、应急值守和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综治、双拥等工作。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