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A19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数管局发布时间:2024-06-28 18:20
字号:

民盟六安市委:

《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A198号)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市数管局对贵单位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提案对加强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你们提出的建议作如下答复: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一是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方面。我市先后出台了《六安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六安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六安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领航”行动方案2022-2025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在前期也针对我市数据中心和智能算力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向政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二是关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联合安全厂商等积极探索行业标准制定,配合省数据资源局先后出台了《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技术规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政务数据 第1部分 安全分级与分类指南》《政务数据 第2部分 脱敏技术规范》等省级标准规范。三是数据归集方面。我市于2021年12月建设完成安徽大数据平台六安市平台(原江淮大数据中心六安市子平台)并上线,目前平台已汇聚数据182亿余条,发布接口服务742个,累计调用量超14亿次;平台通过汇聚的数据治理形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4大基础库,同步创建了政务服务、市场主体、交通出行、城市治理、党建引领信用村等17个主题库,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智慧城市、不动产登记、智慧城管等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撑服务。2023年10月六安市启动数据工程项目,对全市37家市直单位展开自建业务系统调研,目前已完成33家单位118个业务系统数据架构梳理,按照全省L1-L2业务域和主题域标准,统一语言编排市级数据架构。已梳理业务对象1216个,逻辑对象49587个,数据元121350个。构建全市统一的数据湖,将各单位自建业务系统数据通过数据治理工具汇入到六安市数据湖,同时该数据湖也承担省市数据上报与回流工作。已开展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等15家单位的数据入湖工作,已入湖数据16.12亿余条。四是破除技术壁垒和行业垄断方面。按照《关于统筹推进全省算力资源调度与发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市鼓励按照相关规定,以市场算力需求为导向,适度超前布局服务本地产业、规模适度的智算中心,鼓励各市在原有数据中心基础上建设推理和训练相结合的智算中心。同时,相关招标采购工作也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开展。

二、关于“加强统筹规划,加快集约化建设”。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7123个,开通5G设备6467套,实现了市中心城区5G网络连片覆盖,重要场景和热点区域的稳定覆盖,行政村5G覆盖率达98%,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通过地下管网综合安全监测平台建设,建成 212个前端物联感知设备,覆盖城区雨水管网 412公里。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感知网络,安装上线燃气、桥梁、供水等物联感知设备7719套,实现主城区385.8公里燃气管网、233公里供水主干管网、12座桥梁等生命线设施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协同化处置,城市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外网纵向向上联通国家、省电子政务外网,向下联通县区、乡镇、村,实现全市4县4区、140个乡镇(街道)和 1955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横向市级城域网联通市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127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建成并启用六安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完成240多个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建成同城异地灾备中心,完成政务数据异地(宣城)灾备。移动智算中心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运营,规模达到400P。今后,我市将持续加快5G和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实现市县中心城区5G网络连片覆盖,重要场景和热点区域的稳定覆盖,把网“路”修到企业“院墙”外,加快建设一批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逐步向农村地区拓展。持续推进非涉密专网迁移整合至电子政务外网,构建政务外网第二平面,提升政务外网承载水平和冗余能力。推进县区自建政务云迁移整合,构建全市统一政务云平台。鼓励智能算力建设,推进智能算力平台接入全省统一调度平台,实现供需高效匹配。

三、关于“拓展应用场景,强化以用促建”。一是开展场景创新工程。我市不断推进场景创新成果全面推广和应用,云窗口场景2023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宣传推广,同时入选2023年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百佳创新案例”、安徽省优秀数字政府场景;免申即享场景案例获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入选省政务要情;扬尘治理场景获得省级示范推广;双招双引云平台场景获得数字安徽建设工作简报(第9期)宣传推广。下一步将锚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条主线,结合六安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六安特色、在全省有引领性的便民利企、多跨协同数字化场景应用。二是开展场景供需对接。2024年5月市数管局主办了首场数字赋能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市数管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有关数字企业家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对接会以“政企联动·供需共赢”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供给方与需求方交流对接,推动了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在我市应用推广,培育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场景供需对接我市将常态化开展,加强城市场景开放,共同探索城市场景创新,深化智慧城市发展。三是开展数据要素×和场景创新大赛。谋划开展全市首场场景创新大赛,以场景驱动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培育发展新经济,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热情,挖掘培育一批具有推广复制意义的高价值应用场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四、关于“打造产业生态圈,强化长效运营”。一是加强六安市软件园建设。2023年4月6日六安市软件园揭牌,截至2023年底,六安市软件园主园区集聚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共20家,其中新增入园企业15家,2023年实现营收约2.3亿元。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我市企业与具有应用型优势特色的在皖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创新平台载体,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目前发改系统管理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0个。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应用推广、高端人才引培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校地合作关系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体系,通过与高校积极协调联系,组织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和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参加的高规格校地合作座谈会19场,推动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或《“产学研”项目共建(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协议》;同时,在武汉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挂牌设立“六安市人才工作站”或签署《人才资源合作协议》,就每年协助六安开展春/秋季校园招聘、组织在校生到六安实习见习、联系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到六安市企业开展技术指导等事项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不断加强我市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落实《六安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六安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积极融入合六一体化发展,瞄准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触控及显示模组,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推动我市新型显示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现有电子结构件生产企业知名度和专业化水平,发展注塑结构件模组、金属结构件模组、精密模具、计算机零组件、转轴组件等产品,开拓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结构件产品应用。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市数管局基础设施安全科

联系电话:0564-3377910


                                                                                          2024年6月24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