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韩 锋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数管局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
尊敬的新闻界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数管局,对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六安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走向智慧化,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趋势。数据资源共享互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必须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相互融合。为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初步实现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和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要求,先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通知 》,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明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制定《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部署全面摸清系统和数据底数,加快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原则上将分散和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最终将市政府各部门整合以后的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市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016年10月10日,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在市政务云数据中心搭建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和协同工作,支撑政府数据的整合应用,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可见、可查、可用。2019年,启动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二期工程,对平台目录管理、数据共享、门户页面、数据开放平台等各模块进行升级改造,并部署搭建县区分中心,促进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的数据归集。同步建立交换信息库和专业信息库,建设各类专题应用场景,满足政府部门获取数据、公众企业办事的各类需求。2019年11月,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荣获“2019年度中国网信事业(数字政府)创新驱动示范单位”称号。
下面,根据此次新闻发布会安排,我就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建设情况做个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搭建统一平台。坚持顶层设计,按照“1+4+N”的思路,统筹搭建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共享交换)平台,明确市级政务数据交换标准,有效整合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构建市县统一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
二是高效整合数据。截至目前,按照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必须无条件共享的要求,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和空间地理四大基础库,归集数据15.9亿条,范围覆盖全市48个市直部门和8个县区,共享目录1400余项,数据交换量563.78亿条,动态数据占比71.4%。
三是有力支撑应用。开展数据深度治理,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门楼牌标准地址系统、皖事通APP等41个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发布公积金提取、中考成绩查询、教育缴费等200余个API数据服务接口,涉及公安、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累计调用逾513万次,峰值高达3.4万次/小时。
四是深度数据分析。充分借鉴先进城市数据分析优秀案例模型,整合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人口流量、定位信号、城市规划等感知数据和教体、医保、民政、人社等部门业务数据,建立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对城市养老、医保、就业、学区压力等专题数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分析解读,为政府决策、政策施行、动态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撑。
五是探索数据开放。通过市政府网站主渠道,对涉及公众根本需求、企业发展需要、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共服务类数据,经部门确认和数据脱敏处理后,面向公众开放。目前已按领域和部门共计开放20类数据,累计开放数据量439万余条,访问量逾110万人次。
六是创造社会效益。目前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电子材料实现后台网络核验,电子证照、批复公文“一次生成、多方复用,即调即用”,调用次数逾100万次。据统计,市公积金中心通过房产数据核验,共计查处假购房合同信息100多笔,假婚登记信息50多笔,涉及金额400余万。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有效提高了贷款审核标准,节约了财政资金。支撑皖事通六安分站上线76项便民服务,中考成绩查询上线短时间内就突破了50万的访问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启动数据应用建设。根据各部门工作重点、规划设计等情况,深度挖掘分析各部门的实际需求,着力开发具有突出创新需求和应用推广价值的数据应用,重点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程度,切实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水平。结合我省“一网一门一次”和“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实施方案,充分考虑涉及公众、企业等最根本需求的个人权益类、社会管理类、公共服务类数据信息,开发各项利民便企服务应用,有效发挥数据的商用、民用、政用价值。
(二)深化数据分析治理。基于数据生命周期,对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统一数据标准,将碎片政务数据转换为高质量数据资产。持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深度挖掘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应用前景广的政务信息资源,如交通流量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空气绿化数据、企业信用数据等,为公众和企业商业选址分析、评估商业交易对象等提供参考,促进企业发展创新,降低企业商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切实发挥数据的公共经济效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部署,结合中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及省“数字江淮”建设有关要求,加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内容,探索推进跨部门分析专题应用,从民生服务、产业经济、政府管理等多维度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六安)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高惠民服务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