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A044号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的函(民革六安市委)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数管局发布时间:2021-08-27 19:05
字号:

民革六安市委:

你们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系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A044号主提案,含A092号并案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提案办理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相关市直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系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一)智慧城市建设背景。2020年以来,我市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同时任组长的“数字六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城市大脑建设。组建了市绿水云山大数据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大数据公司),承接华为公司新型智慧城市云服务订单,负责我市城市大脑建设运营。2020年底,我市“城市大脑1.0”开发上线,实现了总体态势、经济、政务、民生、交通等领域的初步分析功能,特别是城市治理、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已尝试应用。今年至今,正在加快实施“城市大脑2.0”开发。

(二)城市大脑目标任务。“城市大脑”是以数据为要素、以技术为支撑、以应用为导向的城市级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是智慧城市的中枢。我市“城市大脑”按照“113N”设计,即建设1朵城市云、1个城市数字平台,通过3类门户入口(大、中、小屏)、N个专题应用场景,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3-5年建设,构建“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研判、智能处置”全流程闭环、“看”“想”“动”一体、“一屏揽全域、一图治全城”的城市大脑运行管理体系。

(三)城市大脑应用成效。一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皖西路示范街为试点逐步拓展到人民路小学门口、光明路与解放路一中门口、市立医院门口等13个重点区域,实现机动车乱停放、占道经营、暴露垃圾等11类城市违规事件的快速发现和上报,推动城市事件由“被动受理”到“主动采集”转变。二是提升文旅服务能力。通过政府部门及互联网等多元化数据分析,识别出高潜力旅游客源地及潜力发展景区,按季度提供文旅大数据分析报告,辅助制订旅游营销计划。上线非遗传承管理应用场景,实现市级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管理。结合游客评价信息,识别景区管理、酒店住宿、餐饮等问题,辅助加强旅游行业监管。三是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构建大气环境“一张图”,基于地面微站、卫星影像、气象等数据构建大气热点网格服务,提供疑似排污单位列表清单,辅助排查排污单位,满足环境监管要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网格员巡查等方式实现建筑工地扬尘等跨部门协同事件主动识别及巡查上报,构建线上分拨、处置、督办的闭环管理,提升环境监管效率。四是提升交通管理能力。建设交通态势综合分析系统,围绕公共出行拥堵热点,实时监控公交车、出租车运行情况,为城市交通安全运行提供支撑。接入“智慧停车系统”数据,智能管控主城区47条道路、18个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慢、停车乱问题。五是提升辅助招商能力。建设市县一体化“双招双引”云平台,提供我市投资优势、政策支持、投资要素、项目谋划等信息,吸引企业、人才落户六安。六是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建成“学位供需分析系统”,通过汇聚人口和不动产数据,构建学位分析模型,识别各教育阶段存在的学位缺口或冗余情况,精准推送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即将入学学生信息,辅助教育部门及学校解决适龄儿童与学位供需矛盾。

二、委员提案建议落实情况

(一)关于立即行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规划设计的建议。一是完成规划编制。要求市数管局切实做好我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编制。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已经完成编制。规划总体架构为“3+6+24”,即围绕“三个六安”(数“治”六安、数“惠”六安、数“兴”六安)建设目标,部署6大任务,实施24项重点工程,打造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为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建设已经写入规划。二是推动持续运营。为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持续建设运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人才建设、宣传合作、评价考核等5个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同时,依托市大数据公司谋划专项债,发挥其在项目争取和管理等方面优势,推动在“智慧消防”“智慧安防小区”“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建设中做出特色;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盘活政府数据资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成立专家队伍。为了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于2020年重新调整电子政务专家组,专家成员已经由成立初的7名增加到了现在的20名,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咨询和信息化项目论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市大数据公司也于2020年征集建立了由10名省、市专家组成的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专家库。

(二)关于急用先行、实现社会治理提标升级的建议。一是成立城市大脑工作专班。学习合沪杭先进建设经验,在全省率先成立由牵头部门、市数管局、华为项目组为主要成员、其他相关部门为辅助成员的城市大脑建设工作专班,形成多方合力,按照“急用先建,实用为先”的原则,细化目标任务,加快打造一批城市大脑典型应用场景。交通态势、社区治理为第一批8个专班中的2个。二是对标学习沪苏浙政策举措。根据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对标沪苏浙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举措清单》,逐条分析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举措,认真研究学习沪苏浙的科学方法、有效打法、管用办法。围绕“缺什么”“学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梳理工作思路,对标对表,制定落实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三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以市数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为主要成员的“城市大脑”交通态势专班,通过数据整合、应用整合,有力促进了智慧交通建设。市交通局已将交通路网、公交车、出租车数据业全量接入“城市大脑”交通专题数据库,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一图”可知全市交通资源建设及重点工作建设成效,围绕公共出行拥堵热点、分析高客流聚集地,为公共交通的资源投入、线路站点及排班调度等提供支撑。市城管局“智慧停车系统”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数据全量接入“城市大脑”交通专题数据库,对主城区47条道路、18个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泊位进行联网智能管控,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市公安局智能抓拍监控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等加快建设,硬件基础进一步夯实。市交警支队交通管控平台汇聚13307处设备,完成“大货车专项整治”电子警察升级改造,配合路面现场执法,切实解决市民反映强烈、领导关注的大货车违反信号灯通行、逆向行驶等违法管理问题。“雪亮工程”正在建设实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纳入城区智能交通项目,已通过市数管局、市财政局审核论证。四是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在裕安区小华山街道政务新区社区、金安区清水河街道刘园社区等省、市智慧社区试点基础上,加快推动霍山县衡山镇、霍邱县城关镇智慧社区试点示范创建,不断加强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业务系统整合,优化服务管理模式,开展社区智慧养老示范建设,提升社区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梳理智慧社区建设所需的电力大数据,充分发挥“水、电、气”三表合一试点成功优势,为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美好社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市公安局、市数管局依托“雪亮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社区等社会视频及物联感知设施整合,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关于扩大宣传、让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通过多项措施,扩大宣传、增强新型智慧城市影响力,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各领域建设。一是提升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在全国,我市“城市大脑”先后被评为“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优秀案例”,今年4月,我市“城市大脑”、“智慧停车”项目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第四届数字中国峰会“安徽馆”参展项目。因我市全力支持、配合“安徽馆”展区工作,省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来《感谢信》对我市政府表示感谢。5月,六安城市大脑项目·城市治理专题成功入围长三角数字化转型创新案例。湖北恩施、江西修水等市、县先后来我市考察学习。在省内,2020年全省“城市大脑”考核我市位居第一方阵,滁州、当涂等市、县先后来我市考察学习。二是加大智慧城市媒体宣传力度。安徽日报、皖西日报、六安电视台,省政府网站、省数据资源局网站、市政府网站等政务新媒体多次对我市“城市大脑”建设成果进行宣传报道。2021年以来,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先后发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相关信息322条。三是广泛征求市民及相关部门意见。《六安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编制期间在市政府网站广泛征求市民和各级各部门意见。“六安市城市智慧停车项目”上线前多次征求市民及部门意见,并在上线前后多次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及政务微博微信等媒体加强宣传,还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项目建设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均已科学吸纳到规划编制及项目实施之中。

(四)关于抢抓先机、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企业引进工作的建议。一是强化人才培养。市人社局建立全市人才政策体系框架,出台《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在六安就业创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共有“引才”“育才”“留才”“安才”四大块15条“硬措施”,堪称历年最大力度人才新政。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印发《工作流程》、公布申报指南,激发全市人才创新创业热情。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对本科及以上大学生的引进和储备力度,组织开展政府特殊津贴选拔工作,组织开展市拔尖人才等重点人才项目推荐选拔工作,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评选认定,针对不同人才落实不同的奖补政策,并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引进创新企业。市投创中心抢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契机,加快融入“长三角”科创圈,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新兴技术,持续加大“招高引新”力度,构筑新兴产业生态圈,助力六安“智慧城市”建设再上台阶。今年1-4月份,全市新引进数字创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及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项目61个,总投资374亿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在我市投资,实现人才、项目、资金齐落户。三是组建数据公司。为探索“政府引导、国资主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的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市政府组建了全国资的市大数据公司,接受市数管局业务指导,承接华为新型智慧城市云服务订单。市大数据公司深度参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来我市投资建设大数据平台的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培育技术研发能力,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储备,助推我市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目前,市大数据公司已与国动、313地质队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先后组建了国动云山新基建有限公司、空间数据应用有限公司,业务正在逐步展开。

(五)关于责任到位、始终将信息安全放在智慧城市建设首位的建议。我市始终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数管局等部门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一是及时通报网络安全风险。市委网信办针对我市个别单位网站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及时下发网络安全情况通报,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利用省委网信办的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对市、县(区)党政机关、群团、学校和重点新闻网站进行安全漏洞大扫描,及时消除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全面监管态势。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数管局等市直单位和各县区网信办,定期召开网络安全风险会商研判会议,结合网络安全通报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全市网络安全态势、处置网络安全风险,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印发《六安市网络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为重点检查对象,采取自查自纠、技术检测、现场检查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能力,严防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事故。三是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编印《六安市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厘清系统开发人员、运维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界限,定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和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提升市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外网、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深化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应用,定期开展业务系统漏洞扫描,及时编发安全预警通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开展“数据安全年”活动,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不断提升数据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市政务云数据中心39家市直单位、68个业务系统全面开展等保测评。四是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培训。以每年一度的“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组织包括市委网信委成员单位在内的26家市直单位走向街头,发放宣传资料、为群众解疑释惑,倡导群众做合法文明网民,避免网络陷阱,依法保障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市级重点新闻网站、“两微一端”新媒体,以及县区新闻网站开设专题专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及时宣传报道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在市区户外大型LED显示屏、公交车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宣传视频;以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宣传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每年举办一次网络安全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各级各部门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和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能力水平。

(六)关于推进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是不断优化大数据产业布局。紧盯省“10+N”新兴产业,加大对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培育产业链“链主”,壮大产业规模。围绕总投资80亿元的六安国动5G大数据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春兴通讯科技园、总投资5亿元的5G通讯系统生产基地等项目,打造本地产业龙头。依托六安大学科技园、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双创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链条核心产业,与长三角等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深化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高端研发机构。中国(六安)设计创新城、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等相继挂牌运营,“伽马莱恩”技术研发中心完成建设。其中,六安国动5G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以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为支撑,按照“低碳、绿色、安全、集约、高端”的原则进行建设,提供充足的网络存储资源,实现数据灾备,迁移等功能。二是推动数据社会化建设运营。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作为全市统一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加快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为城市精准治理、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平台已对接系统147个,汇聚政务数据近60亿条,构建了人口、法人、经济、信用、电子证照和空间地理6大基础库和16个专题库,为智慧城市、皖事通办等43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数据交换总量160亿次。探索由市大数据公司负责推进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实现数据社会化运营,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服务。三是推动本地大数据公司做大做强。以市大数据公司负责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契机,推动市大数据公司积极参与我市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培育壮大大数据公司人才和技术力量,推动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目前,市大数据公司已经承接“雪亮工程”运维、立体停车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四是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贯彻落实《安徽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六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全市数据共享交换标准规范,明确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工作职责,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利用。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数据开放目录、开放计划和开放规划,深入挖掘数据使用价值,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服务。大力加强5G、物联网平台建设,加快视频等物联感知设备接入“城市大脑”,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市大数据公司与国内、省内头部企业等设立合资平台,共同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集群;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服务和支撑六安产业发展;打造产业联盟,助推大数据产业本地深度孵化。五是完善大数据产业政策引导。市人社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印发《六安市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实施细则(试行)》(六人社秘〔2017〕152号),加大对本科及以上大学生的引进和储备力度。市政府出台《六安市支持5G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六政〔2020〕30号),加快全市5G网络建设,培育壮大5G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5G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出台《支持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若干政策》(六政〔2020〕56号),设立市“三重一创”专项资金,专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双招双引”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六发〔2021〕12号),强调要充分发挥资本撬动效应与赋能作用,通过扩大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与国家、省级投资基金合作,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进一步壮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围绕产业招商重点,分级、分类设立市场化子基金,并加强与券商、基金等各类投资管理机构对接,精准对接大数据等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项目落户;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市范围内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各县区建立不少于50家的投资管理机构名录库。市数管局正在调研制订《六安市大数据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扶持和鼓励本地大数据企业发展。六是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市政府印发《六安市推进新基建工作方案》(六政秘〔2020〕72号)、市发改委印发《六安市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六发改高技术〔2020〕227号),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分离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帮助金安经开区、长江精工申报国家和省“两业”融合试点,帮助舒城绿沃“锂电池核心产业链协同制造与在线服务融合发展项目”申报获得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800万元。加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项目谋划推进,人和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配套设备生产项目”投入生产、智梭无人车成功下线、索伊电器“智慧餐厨”项目加快实施。通过多项措施,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智慧城市建设及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大数据中心

联系人:徐明

联系电话:3377878

                                                                                    2021年8月27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