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0—2025年)》等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六安市数字政府建设,市政府印发了《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解读如下:
一、制定《规划》背景和依据
根据国家关于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加快“数字江淮”、“数字政府”建设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编制了《六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
二、制定《规划》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数字政府是以先进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科学性及管理服务能力,形成“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建设数字政府是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及全面推进“数字江淮”和“数字六安”建设的关键抓手,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优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六安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引擎。
三、《规划》的起草过程
2020年12月-2021年3月,市数管局牵头起草了《规划》(征求意见稿)。2021年4月-6月,两次书面征求了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完成专家评审工作。7月,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题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并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9月-10月上旬,市政府分管领导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就《规划》完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0月中旬,再次书面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通过四轮书面征求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意见,并在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119条,其中,无意见85条,15个部门提出修改意见34条,采纳33条,形成《规划》(送审稿)。11月25日,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送审稿)。12月13日,《规划》正式印发。
四、《规划》的发展目标
到2023年,建成对外服务一体化、内部协同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政府”。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更加健全,数据赋能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七大类政务数字化应用基本实现功能全上线、市县(区)全贯通,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到2025年底,建成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务的“数字政府”。以数据驱动、平台赋能的一体化共享机制有效形成,管理运营与技术保障体系全面确立,数字技术与政府服务深度融合,政务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创新,政府“一体两翼”协同创新发展品牌格局形成并成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
一是任务体系框架。构建六安市数字政府平台“1172+30”任务体系框架,即涵盖“1”个数字基础设施、“1”个数据赋能平台、“7”类政务业务应用、“2”个服务品牌和对应的“30”项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推进体系框架。围绕“数据”和“应用”,通过“一盘棋推进”和“一体化发展”,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数字政府”建设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是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前瞻布局新基建,提出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新型云计算设施及全域物联感知体系等3项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构建数据赋能平台。实施平台化战略,提出构建江淮大数据中心六安子平台、建设数据服务中台、业务应用中台、人工智能中台等4项重点工作任务。
三是整体推进政府业务数字化应用。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型,围绕产业分析、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行政办公、区域协同等七大领域提出21项重点工作任务。
四是打造“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品牌。提出打造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品牌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品牌2项重点工作任务。
五是重塑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健全完善标准规范、运行管理、安全保障等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政府”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六、《规划》的创新举措
一是打造中台化支撑能力。统筹建设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的数据服务中台、提升业务支撑能力的业务应用中台、提升整体智治能力的人工智能中台,为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区业务系统建设、应用提供共性能力支撑。
二是突出知识库重要作用。建设政务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主题分类管理的政策文件库、部门业务知识库,对各部门的文献资料、工作经验、常见问题等知识进行主题分类管理,不断积累知识资产,逐步形成知识服务能力,供全市信息化业务系统通过“人机互动”等方式使用,为政府依法治理、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权威的知识系统支撑。
三是构建“一体两翼”品牌。依托数据赋能平台(一体),打造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两个品牌(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数字政府协同发展模式。对外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一网通办”服务,让企业、群众在获取政府信息、办事创业等互动交流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对内以“城市大脑”场景应用为牵引,建设“共建共享共治”的“一网统管”模式,使城市运行从线下为主转为线上线下融合、从单个部门处置转向跨部门协同治理,极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是提出实现“四个转变”。基础设施由传统向新型转变,着力打造“云网合一”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平台由支撑向赋能转变,构建江淮大数据中心六安市子平台,实现数字政府向赋能和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转变。政府服务由分散向融合转变,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公共服务由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政府治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构建市、县(区)两级联动的城市大脑运行体系,推动政府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智能。
七、《规划》的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数字六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构建全市数字政府协同工作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政府数字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协同促进各级各部门数字化转型。
二是优化保障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健全管理机制,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数字政府构建。
三是发挥资金效益。加大数字政府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将数字政府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数字政府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评价考核。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管理督查考核机制,将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五是注重人才引培。建立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教育培训体系,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内容,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提升各级公务人员数字素养。
六是加强宣传合作。制定数字政府建设宣传推广计划,广泛宣传“数字六安”发展进程、典型案例和经验成效,提升社会资本对数字政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数字政府发展的良好氛围。